新闻动态

HUA LONG

内蒙古通辽:大火"烧醒"村民 土法"催生"专

发布时间:2016-11-23 14:55:14点击次数:774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一村村头的一堆秸秆燃起熊熊大火,伴随着西风火势不断加大,浓烟滚滚,尽管如此,围观的人群并没有紧张不安,手持灭火枪的村民对准火舌喷水灭火,不一会儿熊熊大火即被扑灭,原来这是为检修村消防设施而进行的演练。自从敖力布皋镇一村修建了室外消火栓、配备了消防水带等设备后,村里实现了消防给水“全覆盖、无盲区”,保证了村民人身财产安全不受火灾威胁,实践证明敖力布皋一村的经验适合农村消防工作实际,已被全镇推广。

一场大火烧出一项国家专利

说起敖力布皋镇一村的室外消火栓的来历,不得不提起2008年的一场大火。那时农村房屋耐火等级差,用电不规范,农村消防意识淡漠,各村屯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村民赵德贵家就是因为电路老化引发大火,引燃院中的15万斤玉米和几百头牲畜的草料,,当时村里没有消防水源,消防车返城取水期间火情复燃,一场大火损失了40余万元。惨痛的经历让赵德贵立誓要改变农村消防设施空白现状,2014年他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德贵主动抓住“十个全覆盖”建设的有利时机,将室外消火栓与自来水管道连接,历经两个多月的探索实践,终于建成既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又能满足农村消防用水需求的室外消火栓,独特的设计破解了管网存水容易被冻的难题,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后该村共安装室外消火栓5个,配备了500米消防水带、战斗服、头盔等消防用具,还配备了对讲机,在本村实现了消防给水“全覆盖,无盲区”,室外消火栓建成后,已成功扑灭4起火灾。

一场运动拉开农村防火序幕

敖力布皋镇一村的成功,点醒了群众防火意识,敖力布皋镇适时将室外消火栓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结合,列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在全镇推广。截至2015年底,全镇已在9个村建设室外消火栓69个,每村均配备500米消防水带和至少3支消防水枪等设施。2016年上半年其余的13个村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将实现室外消火栓全镇覆盖,3万余人受益。

农村防火的根源在于秸秆管理,敖力布皋镇严格按照通辽市人民政府下发的《通辽市农村牧区秸秆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秸秆存放地点,农户自留秸秆统一堆放在田间地头空地,随用随取,每户存放不得超过50捆,对于不落实管理责任的村屯党支部书记予以警告、扣罚工资的处理。养殖专业村统一规划建设,秸秆粉碎打捆后,在村屯下风头集中堆放,确保人畜分离、草舍分离。通过秸秆固化,粉碎入窖、还田等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减少村屯火灾发生提供了保证。

人人参与才能见实效,敖力布皋镇政府认识到只有带动村民提高防火意识和自救水平才是农村防火的根本,为此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群众,形成浓郁的农村消防宣传氛围。如今无论走进敖力布皋镇哪个村屯,都能在农户家或村宣传栏里看到设计精美、印刷精良的村规民约,维护村容村貌卫生、防火防盗、秸秆牲畜管理等条目一目了然。同时还充分发挥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利用标语、广播和会议等形式,根据重要时段、重要季节、重要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知识宣传。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时时关注农村防火,刻刻遵循防火理念,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将农村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个经验填补全市农村消防空白

2014年11月,敖力布皋镇一村农户韩景利家因为电路老化引发火灾,当时家里无人,村民韩娜经过时发现火情,报告了村书记赵德贵,得到消息后赵德贵马上利用对讲机组织本村义务消防员准备装备,到距离火场最近的室外消防栓连接水带,从接通报警电话到扑灭火灾仅用了8分钟,三间房只有一间部分被烧坏,屋内物品几乎没有太大损失。事后韩景利感慨地说:“多亏了本村消防队和消防井,不然我家损失就大了!”

韩景利家能够免受火灾侵害,是因为村里的义务消防组织健全。随着全镇消防基础设施的完善,敖力布皋镇开始大力发展适应农村特点的地方专、兼职形式的消防队伍,积极探索建设适应辖区农村特点的火灾防控体系。全镇每个村屯以派出所、综治为依托,建立基层火灾预防督察队,将消防安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每村6名精壮义务消防员轮流值班,农忙时节也要保证3人在村当值。义务消防员不仅参与灭火,还是消防督察员,每天清晨,督察队成员挨家挨户检查卫生,哪家秸秆堆放不整齐或超限存放都会在村委会的广播站播出,以此督促村民维护村屯环境,不留火灾隐患。目前敖力布皋镇全镇已建立22支义务消防队,消防队人员达132人,基本满足了“小火不出村,大火控得牢”的要求。

随着敖力布皋镇经验的铺开,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层消防组织建设不断健全,群众的消防意识不断增强,受益的群众无不对该经验竖起大拇指,临近乡镇也开始纷纷效仿,目前这一经验已经得到市区两级领导和消防部门的肯定,下一步将在全市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