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群众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因农村群众的家庭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农房的耐火等级得不到普遍提高,农村火烧连营、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加之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简陋,农村民房火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火灾事故救济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火灾事故中的当事人往往因灾至贫。因此研究农房火灾防控措施及相关消防器材的推广应用,对于保护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实际意义。
关键词:农村地区 建筑火灾 电气安装
1.农村地区火灾特点及防控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村民用油、用气、用电增多,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加,加之村民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发生火灾机率增大,虽不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依然要对其火灾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
1.1农村地区建筑火灾特点
相比城镇市区,农村青壮年为谋求发展,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鳏寡孤独人群及妇孺儿童越来越多,发生火灾往往因缺乏劳动力而得不到有效扑救,次均财产损失和伤亡人数较高;山区及民族地区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居多,家庭条件较差的群众屋内大量堆放柴禾、草料等易燃可燃物,火灾载荷较重,一旦发生火灾,即便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也很难短时间内扑救成功,房屋易发生垮塌,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山区及民族地区农村村民建筑因受地势条件的影响,建筑用地紧张,往往多户连建,户与户之间的建筑基本没有防火间距,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火灾事故;农村群众生活、取暖用火多使用柴草及炭火,烟囱飞火引发火灾及取暖引发火灾的情况也很常见;另外,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及消防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差,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又往往比较薄弱,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也比较有限,又远离城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导致农村火灾的有效扑救率明显低于城区。
1.2农村建筑火灾控制对策
1.2.1 聘请家政服务或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农村火灾防控工作。近年来,通过公安消防机构的努力,推动了政府层层成立的诸如“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或者是消防安全“网格责任人”来组织开展农村火灾防控工作。从表面上看,各级政府健全了消防组织,落实了责任,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也赋予了这些组织在防火、灭火及日常巡查检查中的任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工作效果收效甚微,农村火灾所占全部火灾的比重(比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层层成立的“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或者是消防安全“网格责任人”往往是从政府各个部门中抽调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都是兼职开展火灾防控工作,他们往往是在火灾高发季节或出差到自己的责任区时到访几个村委会,对村干部敲敲警钟,提醒村干部要加强一段时期的消防工作,走村入户指导农村群众开展火灾防控工作缺乏实质性措施,农村火灾防控工作也就会流于形式。因此,聘请家政服务或物业管理企业专职开展农村火灾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家政服务或物业管理企业所派遣人员属于“专职消防员”,其开展防火、灭火及日常巡查检查频次远超于“网格责任人”,农户发生火灾的几率必将减少;另外,由于有了“专职消防员”对鳏寡孤独人群及妇孺儿童的特殊照顾,农村 “小火亡人” 的火灾事故将有效得以遏制。经费保障方面,上述工作组或“网格责任人”的工作经费就足够开支家政服务或物业管理企业所派遣人员的薪金,可以排除村委会无能聘请家政服务或物业管理企业的后顾之忧。
1.2.2 强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火灾易燃物多,报警后由于行车不便,火灾控制不及时,小火容易酿成大火甚至火烧连营,所以,农村消防工作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首先,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修建高位消防水池、安装公共消防栓,以备自救取水和消防车给水;结合“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农村道路,以便消防车辆能顺利通行。其次,发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消防组织,购置小型消防车或手抬消防泵、灭火器等轻便消防工具,以便机动灵活地扑救初期火灾;鼓励农户改造自用农田灌溉泵浦,用于火灾扑救。最后,结合当前的国家危房改造政策,鼓励群众对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房进行改造、搬迁,有效提高农房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1.2.3 完善火灾事故救济机制。低耐火等级民房火灾,因不能及时得以扑救,往往被烧为平地,受灾农户因灾至贫,因此,火灾事故救济机制亟待完善。一是引导、鼓励农村群众购买农房火灾保险,或采取政府埋单的形式为农户购买保险,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政府与承保的保险公司谈判或磋商,适当提高赔偿金额,每年在赔偿完毕后,保险公司将赔偿后的收益金返还政府,政府再将返还的收益金根据受灾户的情况加以补偿。二是通过消防协会、消防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团体成立火灾事故救济基金会,接收并管理社会各界捐赠救济款,帮助受灾户恢复重建。三是推动政府出台政策,对消防工程进行审计,按照比例收取消防工程施工公司的施工产生的利润,将收取的利润用于火灾事故公益救济。
1.2.4 创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模式。传统的消防安全宣传采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字幕、电视幕墙、墙壁标语、宣传专栏、短信提示、微信关注等模式来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表面上看,消防安全宣传对象实现了全覆盖,但从农村火灾起数所占的比例来看,传统的宣传方式远远未触及广大农村。对农村消防宣传,报刊杂志、电影字幕、电视幕墙、及微信关注的宣传方式最不实际,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例如,欠发达地区平均每个县市用于征订消防报刊杂志、宣传挂图、中小学生宣传教材的费用为14万元,全国近3000个县市,保守计算,全国各地每年征订消防宣传报刊杂志的费用共计达4.2亿元之巨,巨额的费用并没有惠及农村。因此,必须思考新的宣传模式。一是利用上述费用租赁卫星频道开设专门的安全宣传电视频道开展消防宣传。近年来的部分电视频道也刊播消防宣传公益广告,这些宣传往往是在重点时节、重要时段轮播,宣传效果还不如部分虚假广告,没有真正实现全覆盖。假设开设的电视台连同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及卫生安全、社会综合治理等进行宣传,上述部门每家投入4.2亿元共计16亿元打造该电视台,普及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收视率将大幅提升,农村安全宣传工作将全面覆盖。二是利用农村宣传“小喇叭”每天重点时段提醒群众提高防火意识。三是加强对农村学生的消防宣传教育,实现“小手牵大手”提高学生家长的消防安全意识。
2.农村消防电气应用与设计
通过上述讨论,对于农村建筑火灾特点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细致分析,在农村火灾中,人员是否能安全疏散,应急疏散导向灯带、应急照明灯具的安装使用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接下来笔者就针对农村建筑推广使用应急疏散导向灯带、应急照明灯具进行分析、讨论。
2.1 农村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导向灯带及应急照明的选型及安装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分为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四类。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发生火灾时,相关防火分区内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动作,切断消防应急灯具的市电供电线路,灯具的工作电源由灯具内部自带的蓄电池提供,灯具进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应急照明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实现灯具的集中监测和管理。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信号后,下发控制命令至消防应急灯具,控制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接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用于正常工作和电池充电,通过各防火分区设置的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将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输出提供给消防应急灯具。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供电电源由市电切换至电池,集中电源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通过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供电的消防应急灯具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接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用于正常工作和电池充电,通过各防火分区设置的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将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输出提供给消防应急灯具。应急照明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和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实现系统的集中监测和管理。
自带电源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因价格低廉,运行可靠,且采用LED发光技术,体积小,光照度高,容易安装,是农村群众用于应急疏散的最佳选择。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及农村亮化工程的推进,可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村群众在农房内安装消防应急疏散灯带及应急照明灯具。其中消防应急疏散导向灯带安装在房间内部走到墙壁的踢脚线及楼梯间的踢脚线处,每隔1米左右安装一个,形成疏散导向灯带,对开关系统稍加改造,可增加人体红外感应开关,即可用于晚上的照明,发生火灾或地震等灾害时又可以用于紧急疏散照明。通过鼓励农村群众在室内安装消防应急疏散导向灯带,可有效减少农房火灾亡人事故。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建筑逐渐向城市建筑过渡,而农村建筑消防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农村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我们还需要在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逐步完善现有消防系统的不足,使消防系统更有力、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